如何減輕、改善,退化性關節炎帶來痛楚影響!

如何減輕、改善,退化性關節炎帶來痛楚影響!

 

關節疾病、痛症,患者趨向年青化。現今社會進步,長時間久坐辦公室,年輕人久坐不動,缺乏運動,經常飲酒,通宵捱夜,導致身形肥胖。體重超標令關節帶來嚴重負荷,特別是雙膝關節痛大有人在。

關節炎(英語:Arthritis)。指任何會影響關節的疾病,症狀包括關節疼痛和僵硬,其他可能的症狀包括發紅、發熱、腫脹、患病關節活動度縮小。某類關節炎,除了關節外,也會影響其他器官。發病可能是漸進式,或是突然急性發作。

關節炎有超過100多種,最常見的是骨關節炎(退化性關節病)和類風性關節炎。骨關節炎常隨年齡增長而發病於手指、膝和髖關節位置。類風濕性關節炎是一種以侵犯手部與足部關節的自體免疫性疾病。其他種類則有痛風、全身性紅斑狼瘡、纖維肌痛和敗血性關節炎。

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一項調查發現,本港退化性膝關節炎的發病率與西方國家同樣地高,而膝關節炎及髖關節炎在婦女停經後的發病率更迅速增長。隨著人口老化,預計退化性關節炎在本港,特別是對婦女所帶來的健康問題將日趨嚴重。有見及此,及早預防非常重要。

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社區及家庭醫學系在2000年初調查了共426名成年男士及621名成年女士,發現50歲或以上的男性,其中17%曾有持續性膝關節疼痛,7%被診斷為患上膝關節炎;至於婦女,50歲或以上中有24%患有持續性膝關節疼痛,13%診斷為膝關節炎。是次調查與美國Framingham的研究結果相當接近。中文大學老人科以往的研究曾發現,對原本身體健康的老人,因關節炎及中風而導致身體殘障的比例十分高,所以是次調查反映了問題的嚴重性,公眾應加強對退化性關節炎的關注。

在2000年進行第二次研究,調查對象包括650名患有膝關節炎的醫院病人及650名普通人士。研究發現導致膝關節炎的三大原因分別為:身體過重、膝關節受損及工作需提舉重物。病人中有64%是身體過重,患上膝關節炎的機會比正常體重人士高出5倍。另外有26%病人膝關節曾受損,因而出現膝關節炎的機會比常人大增7倍。提舉重物人士則多5倍機會患上膝關節炎,有56%病人從事這類工作。

膝關節炎在香港中最為普遍,其引致年長者行動不便的主要原因,嚴重病人更需要接受換關節手術。

退化性關節炎主要原因:

退化性關節炎: 

是常見的關節退化問題,通常在髖關節、膝關節或手關節出現。人體關節面內的軟骨出現磨損及剝落,影響關節活動順暢度,持續情況惡化並沒有適時處理,隨年月增長就會變成「退化性關節炎」。

此外,當關節軟骨被磨薄或骨頭末端變厚時,會形成「骨質增生」或「骨刺」,干擾關節活動,造成痛楚。以上種種都可統稱為關節退化,而最常出現關節退化的部位是膝頭,即膝關節。患者走路時膝頭痛楚,尤在是長時間或長距離步行,膝頭活動自由度也會降低,例如屈曲幅度大減、無法大步行走。

最常發作於膝蓋、髖關節、腰部、頸部、手指等處,除了早晨關節僵硬(持續時間少於半小時)之外,腫脹、疼痛或行動不便都是退化性關節炎的徵兆,嚴重情況下,患者的關節甚至會變形。

膝關節炎的病徵:

  • 關節活動時會發出格格聲
  • 關節在早上持續僵硬少於半小時
  • 骨刺增生

退化性關節炎的高危群組:

年齡40-50歲以上的中老年人是退化性關節炎的高危好發群組,其中65歲以上的老人家更有超過五成的罹患率。其中女性比男性更容易患病(比例約2:1),目前僅能透過藥物控制病情,情況嚴重者甚至得接受關節置換手術。

這種疾病不一定只針對長者,假若本身工作經常使用關節(如長時間打電腦、搬重物等)、肥胖(為關節帶來較大的壓力)、關節曾有舊傷、遺傳因素,或是先天性關節構造異常,也一樣可能患病。

嚴重退化性膝關節炎,需要靠藥物或關節矯正手術治療, 輕微症狀患者,可透過以下建議作改善及減慢惡化機會。

減輕、改善,退化性關節炎帶來痛楚影響:

人生所有退化過程是單程路,無法逆轉回頭。

我們仍然可以透過日常飲食、生活習慣及運動,減慢退化速度和減輕退化引致的痛苦。

  1. 適當地減輕體重:減重有助舒緩膝蓋負擔及減輕痛楚。有研究發現,當過重患者減輕1磅體重,膝蓋所承受的壓力,便減輕4磅。減重亦可以減少脂肪組織所產生的炎性細胞因子,減低關節發炎機會。
  2. 多吸收「膠原蛋白」滋養關節 : 飲食均衡,確保營養吸收。多吸收含豐富膠原蛋白的食物,例如豬蹄、牛筋、花膠、海參、鳳爪和魚皮等,有助滋養關節軟骨。注意烹調方法,避免油膩。減重同吸收之間要有適當的平衡。患者可跟隨三低一高的飲食原則「低糖、低脂、低鹽、高纖」及配合適當的運動幫助。
  3. 適度運動: 盡量選擇不會傷及膝蓋的運動。運動包括游泳、太極、瑜伽、氣功等。可以幫助增加關節液分泌,及鍛練本身肌肉力量,改善身體活動能力及加速復原。運動時應注意著地力度及姿態。強化「股四頭肌」。股四頭肌是人體最大、最有力的肌肉之一,負責膝蓋的伸直、維持人體直立姿勢,並給膝蓋提供穩定性和力量。
  4. 改變生活習慣 : 避免坐矮凳、太軟身的沙發等;不要讓膝蓋長時間處於極端屈曲的狀態。切勿過分勞損關節,要平衡工作及休息。長時間或長距離走路時,每二十分鐘就要休息一次。本身有關節退化的人士更要避免行樓梯。長期使用電腦時,應多作手部運動及注意休息。
  5. 抗炎飲食預防:雖然沒有特定一種食物可根治關節炎,但有很多類食品都有幫助對抗體內炎症產生。建議增加攝取富含Omega 3食物、飲用刺果番荔枝葉、和亞麻籽等食物。

Omega 3 - 有助降低體內兩種炎症蛋白水平,減少炎症機會。Omega-3脂肪酸的抗發炎性質,有助減輕免疫系統疾病的症狀,例如紅斑性狼瘡、類風濕性關節炎和雷諾氏症等,並且可延長免疫系統疾病患者的壽命。 預防骨質疏鬆停經的女性攝取Omega-3脂肪酸,比較不容易產生骨質疏鬆。 預防糖尿病病變除了預防糖尿病患者發生心血管疾病之外,也可保護預防併發腎病變。

刺果番荔枝葉 - 刺果番荔枝葉抑制發炎。葉中含有的營養素主要是維生素C,B1和B2。人類需要吸收維生素來維持身體的免疫系統,維生素會刺激白血球的形成。也是一種可以預防慢性疾病的抗氧化劑。

亞麻仁籽 - 含有豐富的w-3脂肪酸,是屬於對心血管保護較佳的不飽和脂肪酸,且具有抗氧化壓力的效果,能夠清除體內的自由基,減少身體的發炎反應等,避免氧化及發炎反應造成組織細胞損傷,不論是心血管還是各個身體組織都有保護的作用。

關節炎是身體的一種發炎反應,避免攝過量的奶類、糖分、和肉類,及進食一些具有抗炎、抗氧化的食物。另外建議每日最少進食兩份水果及三份蔬菜。豐富的膳食纖維可以幫助減少炎症蛋白。多吃五顏六色的蔬菜,含有多種不同的天然抗氧化物,例如花青素、維他命A、C、E等幫助對抗自由基,減少免疫細胞被破壞。

藍莓 - 藍色的外皮就是花色素苷,具有強大抗氧化功效,富含多種維他命,能夠提升免疫力,減輕與老化相關的自由基傷害。

西蘭花 - 富含蘿蔔硫素,多吃十字花科蔬菜可降低患心臟病和癌症風險,亦可通過降低細胞因子和核因子 kappa B (NF-kB) 水平來抑制導致引發關節炎發生的酶,從而減輕炎症而止痛

南瓜- 味甘,性溫,能潤肺益氣,化痰排膿,對疏通關節也有一定功效有研究指南瓜含類胡蘿蔔素,能對抗自由基,減輕疼痛不適

白蘿蔔 - 味辛,性涼,有宣散,消積化痰,寬胸理氣的作用,也能促進經絡氣血流通,紓緩關節疼痛體質偏寒忌食

食療建議:

1.花生炆雞腳煲

功效:補腎溫肺、強筋骨,雞腳能強壯筋骨,適合退化性關節炎患者食用。

材料:花生2兩、去衣核桃 2兩、淮山 1兩、茨實 1兩、急凍雞腳 8-10隻、薑適量、水5杯

調味料:鹽 1/2茶匙、糖 1/3茶匙

製法:

1) 解凍雞腳洗淨去爪,汆水備用。

2) 淮山、茨實、花生、核桃浸水半小時。

3) 雞腳和其餘材料放入煲內,以大火煮至滾,改用中火炆45分鐘,加鹽糖調味即可。

 

2.桑寄生蓮子蛋

功效:保養關節、補益氣血、強骨健體。
材料:桑寄生50克、去芯蓮子 30克、紅棗30克、雞蛋2至4隻
做法:

1) 雞蛋煮熟、去殼,備用;紅棗去核,蓮子去芯,備用。

2) 煲中放入清水10碗,放入桑寄生、蓮子、紅棗,以慢火煲約60分鐘。

3) 最後加入熟雞蛋、適量黃糖,再細火煮約15分鐘即成。

 

3. 刺果番荔枝葉粟米紅蘿蔔蓮子瘦肉湯

功效:去濕健脾、舒筋活絡。

材料:粟米2條、刺果番荔枝葉7-10片、蓮子1両、紅蘿蔔1條、栗子10粒、生薑2片、蜜棗2粒、瘦肉半斤

做法:

1) 將瘦肉汆水。洗淨粟米、紅蘿蔔削皮及切塊、刺果番荔枝葉待用後下、。

2) 煲中加入2公升水,放入所有材料,大火煲滾。

3) 再文火煲約60分鐘,放入刺果番荔枝葉,煲約30分鐘。

最後加鹽調味即成。

 

一旦發現關節有問題,必須及早處理接受治療。即使惡化至行路都有困難,亦不應放棄,因為經過手術及物理治療後,依然有機會能重新正常走路。

祝願大家早作預防,身體健康。

返回網誌